良种展示


公司简介
资质证明


渭源县五竹田园牧歌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6月30日,位于五竹镇渭河源村上川社,占地面积20亩,注册资金120万元,现存育肥羊1500只,基础母羊2000只,年可出栏6000只。合作社分办公区和养殖区,养殖区电力充足、采光度好、水源充足、水质好,场地开阔,交通便利,为养殖场正常运营和饲料加工运输、肉羊销售提供了有力保障。
渭源县五竹田园牧歌养殖专业合作社原由岳继武、雍宝吉、胡生才、王国强、胡树林、岳继文6人发起,在县扶贫办、镇政府、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大力宣传和项目村农户充分学习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组,改组后的成员为岳继武、张锦财、吴孝仁、杨秀荷(女)、汪雁翔,改组后合作社推选岳继武担任理事长。现已申请入社社员230户,占全村总户数…户的35.27%,其中:2014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198户,占全村贫困户198户的100%,妇女入社78人,占合作社社员的33.91%。
二、运行机制
渭源县五竹田园牧歌养殖专业合作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助农增收为目标,对合作社社员实行“六统一”(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圈舍设计、统一供应种畜、统一饲料配方、统一疫病防治、统一产品销售)。并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产前,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合作社将优良种羊投放给农户繁育,同时提供优质饲料和全程技术服务;产中,强化技术服务。合作社采取现场培训、分户指导、分发宣传手册、发送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介绍肉羊品种、饲养管理技术及防疫,让农户在养殖中学技术、学管理、学经营,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共享机制和经营联合体,培育稳固可靠的基础养殖群体;产后,把农户生产的羊只及时销售。未达到企业收购标准的羊只,由合作社统一在基地育肥并达到企业规定的标准,销售给企业。消除农户卖难的顾虑,同时,降低了农户的养殖风险。
三、生产与管理
为了加强合作社生产与管理,建立了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
包括饲料及日粮的配比,养殖管理、选配及繁殖、卫生及防疫、粪便及废弃物的处理、记录档案等方面,完善技术操作规程,在建设方面、生活区管理、养殖区管理、生活垃圾区、粪便处理等设施完善。在饲养管理方面,完善饲养规程,按羊龄大小分别饲养,严格按照饲料的加工及合理配比确保种羊质量,建立严格的卫生及防疫制度,包括员工出入登记制度、免疫及预防接种、消毒、定期检查制度,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完善生产记录。
四、盈余分配制度
当年扣除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成本,弥补亏损、扣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及税后的为可分配盈余,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 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用于按社员与本社的业务交易量(额)比例返还。
(二)提取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三十按社员股份进行二次分配。具体按社员出资额、成员享有公积金份额和世行项目扶持资金及接受社会捐赠资金为社员的份额向社员进行分配;入社不满一年的社员,根据社员实际出资和入社时间按比例进行分配。
(三)提取当年盈余中百分之十作为公益金,用于社员的文化、福利事业和生活上的互助互济。
五、下一步打算
目前合作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合作社要按照“五上”(基地上规模、科技上台阶、效益上水平、管理上档次、产品上质量、销售上网络)的发展思路和要求,使合作社运行管理达到“八化”( 布局区域化,发挥比较优势;种养规模化,获取规模效益;生产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发展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经营产业化,协调利益分配;服务社会化,降低生产成本;产品品牌化,实现产品追溯;销售网络化,扩大市场销售),带领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后勤保障,解决了社员买卖难的问题,专心搞好养羊,不用自己买饲料、兽药,不用找人卖羊,既省心又省力。
二是合作社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社员改善饲养管理、养好羊,多成活、多出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三是合作社规范化管理,科学规范用药,标准化饲养,保证羊的质量安全,提高产品信誉度。
四是合作社收羊因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价格高于市场,解决了畜产品的销售问题,增加了社员的养羊收益。
